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活动,使青少年掌握常见病的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,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,养成科学、文明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,从而达到预防疾病、增进健康、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目的。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疾病预防
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:
1. 预防接种。接种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。
2. 开窗通风,科学穿衣。每天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避免穿堂风,以免着凉,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,注意气候变化,随时增减衣服。
3. 注意卫生,勤洗手。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规范洗手,做好手卫生。注意咳嗽礼仪,不要对着别人打喷嚏、咳嗽,也可用纸巾、手肘遮住口鼻,同时做好手卫生,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。
4. 做好个人防护。尽量减少到人口密集、空气污染的场所。外出时要戴好口罩,回家后洗手,避免交叉感染。
5. 注意饮食卫生。多喝水,多吃蔬菜水果,增加机体免疫能力。食物必须煮熟煮透,不喝生水,瓜果蔬菜要洗净。
6.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保持规律作息、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,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。
7. 在校如出现身体不适,要及时报告。不带病上课和学习,避免交叉感染。

(二)食品安全
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”。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师生身体健康,也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,让我们一起了解校园食品安全知识,为师生把好食品安全关。
1. 购买食物时,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、生产日期,是否过保质期,食品原料、营养成分是否标明。
2.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、油脂酸败、霉变、生虫等异常的食品。
3. 注意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洗手,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,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。
4. 少吃油炸、油煎食品。

(三)合理膳食
一日三餐、定时定量,应每天吃早餐、吃好早餐,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、蔬菜水果、奶、动物性食物、豆、坚果等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。
奶制品富含钙及优质蛋白质;谷薯类包括米、面、杂粮和薯类等,可用杂粮或薯类部分替代米或面,避免长期提供一种主食;每天提供至少三种以上新鲜蔬菜或水果,一半以上为深绿色、红色、橙色、紫色等深色蔬菜,适量提供菌藻类。

(四)科学运动
强健的体质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,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。运动与骨骼、心肺健康、动作和认知发展、社会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密切相关。运动注意事项:
1. 运动装备要选对。运动时适宜穿宽松、吸汗、透气的衣物以及合适的运动鞋,大量出汗之后需要及时换掉潮湿的衣物。
2. 运动尽量避免“早和中”。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、紫外线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期间进行户外运动。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,长时间暴露可能会晒伤和中暑。
3. 及时补充水分。运动前、中、后及时补水很重要。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喝法,每次喝水只喝几口(大概200mL)。

(五)口腔健康
牙齿对于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,拥有一口好牙及健康、科学的护齿知识,更将影响我们一生的生活。口腔护理关键在于三个方面:
1. 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。养成定时摄入食物、饭后漱口的好习惯,不要随时随地吃东西。
2. 坚持早晨起床后、晚上睡觉前刷牙,做好口腔清洁。
3. 定期口腔检查。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口腔健康检查,对口腔疾病做到早预防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学校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,健康教育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教育无痕,润物无声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!